醫藥業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在後疫情時代的 iPad 智慧醫療應用

創校於 1954 年的高雄醫學院,為全國第一所私立醫學院。1957年創設私立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評鑑等級為醫學中心。1999年隨高雄醫學大學改制而更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1998年、2010年接受高雄市政府委託經營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及高雄市立旗津醫院,且於2017年動土興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至今已發展成為涵蓋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方醫院等的高醫醫療體系,為南台灣民眾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

高醫醫療體系全力朝向智慧型醫院發展,打造完善的資訊系統,為醫師提供強力支援。而無線移動裝置在資訊的串連與呈現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引入 iPad,並開發專屬「醫師巡房系統」,讓醫師在最短時間內一目瞭然病患重要資訊,提升醫療效率。

當醫師每日巡房時,手持一台 iPad,以無線網路連接醫院的系統,藉「醫師巡房系統」迅速調閱出病患的生理量測數據及檢測影像,在病床邊向病患解說病情,所有數據都是即時更新的最新資料。利用 iOS 內建手勢功能,可輕鬆放大縮小影像。iPad 清晰銳利的螢幕,能精準呈現醫療影像所有細節。尤其 iPad mini 的尺寸恰好可以塞入醫師袍的口袋,重量輕巧,對醫師而言,隨身攜帶相當方便,

高醫2

iPad 的高解析度攝影鏡頭,有助於紀錄病患情況,輔助醫療判斷。例如,為照護病患傷口,醫護人員可用 iPad 拍下傷口照片,透過「醫師小幫手」上傳紀錄來追蹤復原情況,或在軟體中直接比較傷口變化,以利照料。在分秒必爭的急診室中,iPad 亦發揮作用。由於現今救護車上的急救紀錄已電子化經網路傳輸至雲端資料庫。當急診病患送到醫院,醫護人員利用 iPad 上的相機鏡頭掃描 QR Code 條碼,將救護車上急救紀錄導入醫院的急診病歷中。急診醫師在 iPad 上即可查到送院前的急救紀錄,簡化流程與紙本繕寫,把握黃金時間救援。

在後疫情時代,「零接觸」成為防疫準則之一。高醫附醫將 iPad 應用於電子簽署同意書。醫院中的同意書種類相當繁多,凡醫療過程中涉及手術、麻醉、自費項目、特殊處置…等,都需要病患或家屬簽署同意書。若是位於隔離病房內的病患必須簽署同意書,傳統紙本會造成防疫上的問題:如何確保確診病患碰觸過的紙本同意書完全消毒?現在藉由 iPad,讓病人簽署電子同意書後,透過零接觸方式上傳醫院系統,不必再用紫外線消毒燈照射紙張、歸檔,如此一來不僅減少紙張成本,也降低感染風險。而且病人的簽名筆跡、時間都會被記錄下來,成為電子病歷的一部分。除了病房區,門診區及住院中心亦設置 iPad 供門診病患簽署同意書,無紙化保存不佔空間,管理更有效率。

「會使用 iPad,最主要的原因是 Apple 系列裝置在資訊安全與防堵網路駭客這一塊,讓我們比較放心,」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黃明國副院長如是說。醫院有許多病歷資料,受到個資法及醫療法的規範,對於數位裝置的安全防護要求更嚴苛。iPad 執行速度快,影像解析度高,醫師可以在 iPad 上任意移動、堆疊、縮放影像,或全尺寸(Full Size)顯示,比使用滑鼠在電腦螢幕上調整影像顯示還方便。iPad 系統穩定,即使系統更新也能兼顧前代機種相容性。其它平板在一兩年後就可能會面臨系統升級不相容而被淘汰的命運。相較之下,iPad 使用壽命較長、耐用度較佳,以經濟效益而言更划算。在安全、方便、快速、穩定等各方面評估下,iPad 最適合作為醫院行動解決方案。

院內自行開發的 app,也是以 iOS 平台為主要考量。「我們事先做過調查,發現院內有 70% 醫師都是使用 iOS 裝置,」黃副院長表示。若要同時針對不同行動平台開發軟體,開發所需時間成本及後續維護心力都要加倍,為了效率起見,醫院決定先針對院內大部分使用者已習慣的 iOS 裝置開發 app,其他平台的 app 再陸續上架。

院內所有 iPad 都是利用 MDM(行動裝置管理)來控管。當軟體需要安裝或更新時,均透過 MDM 來派送。高醫附醫的門診約有 130 間,護理站有 57 個,這些地方均配置 iPad,總數相當龐大,必須要有一個平台統一管理。由 Apple 企業經銷商所提供 Apple 原廠 MDM(行動裝置管理)功能,可依照醫院的政策訂定院內所有 iPad 的管控方式,包括限制登入身份、統一派送 app…. 等,以零接觸方式部署。若 iPad 不小心遺失,藉由 MDM 也能立即鎖定,保障行動裝置安全。

高醫附醫更打算以後在病床的床頭配置 iPad,取代原來紙本床頭卡。以 iPad 作為電子床頭卡。毋需直接接觸紙張,便可即時更新病人相關資訊,也方便醫師查房時直接取用。iPad 未來在醫療上的智慧應用,將有更多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