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Apple 的 AI 技術領先群倫(下)

artificial-intelligence-2167835_1920

隱私問題

拜科幻電影之賜,「人工智慧」(AI)通常給人負面聯想,比方說「魔鬼終結者」中的「天網」或「2001太空漫遊」的 HAL9000。大多數人工智慧專家會告訴你這些虛擬情節跟現實還有一大段差距。儘管機器學習驅動的技術存在許多風險,但是 AI 攻擊人類這類情況似乎還不大可能出現。實際上機器學習並沒有讓機器跟人類一樣聰明。

Giannandrea 表示:「人們認為人工智慧會帶來隱憂,是因為不瞭解它。人們把人工智慧想像成超過實際能耐,或者把它想像成科幻小說描述的那樣。」他認為,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對 AI 的炒作是負面而非正面,這些公司的行銷導致大家對這項技術有疑慮。許多 AI 專家甚至建議用「機器智慧」這類詞來代替「人工智慧」,以表示跟人類的智慧無法並駕齊驅。

機器學習的確會帶來一些風險:挖掘使用者的隱私。有些公司會以機器學習及訓練為名義,積極搜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並上傳至資料中心。

但 Apple 向來重視隱私保護。如前所述,Apple 大部分的資料搜集與運算都是在使用者的裝置上本機處理。Giannandrea  明白表示,這項決策與隱私有關。「我認為對此我們採取非常明確的立場,就是我們會盡可能地在個人裝置上部署這種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資料不會離開個人裝置。我們清楚地聲明為了我們的裝置更安全、更好且更值得信賴。」

他以文字轉語音為例。假設使用者要求裝置「將 Bob 寄來的郵件唸給我聽」。這項將文字轉換成語音的合成處理會在裝置上進行,由神經網路引擎負責負責。Apple 絕對不會看到 Bob 寄發的郵件內容,因為讀取郵件的是使用者的手機而不是伺服器。也就是說,郵件的內容永遠都不會傳給伺服器。

這是說明科技改善使用者體驗效能的最佳範例。由於語音在裝置上合成,故就算沒有網路,,語音合成仍然可以作用,同時保護隱私。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 要在小到能夠放入口袋的裝置上產生高品質的文字轉語音輸出,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當然,在許多情況下,必須用到部分使用者資料來進行機器學習,那麼 Apple 究竟是如何處理使用者資料呢?Giannandrea 解釋:「一般而言,我們會有兩種方式來建立模型。一種是在哪裡收集資料並標記就在哪裡建立模型,很多時候是這種情況。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會要求使用者貢獻自己的資料。最有名的例子就是 Siri,當使用者設定 iPhone 時,我們會問『你是否願意幫助我們改善 Siri?』」使用者會貢獻一些資料,但僅有其中一小部分資料會用來進行訓練。不過,像手寫辨識就可以搜集到足夠數據來訓練模型,那只需要使用者的手寫軌跡即可,毋需使用者的其他個人資料。

顯然地,Apple 將隱私權保護當作其裝置的重要功能之一。這有助於 Apple 在市場上的定位。Apple 在行動裝置領域的其他對手對於隱私保護沒有這麼周全。且隨著使用者越來越關注人工智慧對隱私的影響,Apple 產品佔有更多優勢。

默默耕耘

Apple 過去長時間致力於 AI 開發領域,近年來對機器學習更是越來越重視。公司會定期發布消息,並進行學術贊助、獎學金計劃、贊助實驗室、參與 AI / ML 研討會,甚至最近重新推出機器學習部落格,在其中分享了自家研究成果。且 Apple 大舉招聘人才,不斷挖角機器學習領域的工程師及其他人員。

「Apple 擁有很多出色的機器學習人才,」Gianandrea 表示:「我發現,Apple 很容易吸引到世界一流的人才,這是因為明顯地在我們的產品中,機器學習對於我們想要為使用者打造的體驗相當重要。」

由 Giannandrea 及 Borchers 的談話中可以發現,機器學習在 Apple 產品當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消費者在其日常使用的功能中都有機器學習的影子存在。在 Mac 開始搭載神經網路引擎後,機器學習在 Apple 中所扮演的角色還會更加吃重。

延伸閱讀:為何 Apple 的 AI 技術領先群倫(上)